中国古代丝织品的发展历程发表时间:2023-03-15 09:48 古代丝织品的发展历程介绍——绮、锦 中国古代丝织品的分类主要有绮、锦、缎、绫、缣、纱、縠、罗等要品种。 绮:平纹地起斜纹花的丝织物。最迟产生于商代。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商代玉戈上的雷纹绮印痕和瑞典远东古物博物馆所藏的青铜钺上的回纹绮印浪以及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和河北学城商代遗址出土的粘在青铜器上的斜纹绮,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织花丝织标本。古代绮除双色绮外,都是用生丝织造后染色。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票出土的西汉杯纹绮,质薄透明,有的于菱形中填饰对鸟、对兽纹样。南北朝时,几何纹绮出现了比汉绮复杂的弧线结构。唐代绮的纹样更趋写实,如新疆尼雅遗址的出土物有骆驼、马、葡萄等图家。宋绮的花纹组织浮线加长,花明地暗,花纹则以中型几何填花者为多。未以后绮这一品种便不多见。
黄褐色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西汉湖南省博物馆藏 锦:多彩提花熟丝织物。西周时期中国已经出现用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提花的重经织物“经锦”。 辽宁、山东、陕西等地周代基葬中都发现过锦的残片。1970 年在辽宁朝阳西周早期墓发现随葬丝织品20多层,其中有几层是经二重组织的锦,经密每米52根,纬密每厘米14根。1976年在山东临淄郎家庄1 号东周墓发现的经锦残片经密每厘米112根,纬密每厘米32 根。经锦的经丝有显花的纹经和分隔纹经的夹经。纬丝一组为交织纬,一组为夹纬,花地轮廓分明。战国时期,经锦技艺有了很大发展,除有三色经二重组织的经锦外,还有花经二重织物中配牵二组分段换色的彩条经的多彩经锦以及于二重经中另加一组特殊挂经,使之作长浮花的织法。 此外,还出现纬二重组织的经锦,即由一组纬丝与经丝织平纹,另一组纬丝将显花的经丝托起,将不显花的经丝压住。但战国织锦的纹样还比较刻板。这种情况到东汉才出现了根本的变化。东汉锦纹样概括而写实,人物与禽曾奔逐于动荡的云气山岳之中,充满着动感与力度,并织出吉祥文字点缀其间。南北朝时期,一种严谨对称和具有韵律感的图案形式取代了汉代的传统风格。但锦的结构仍然是经二重织物。到了唐武德二年,出现了纬线起花的纬锦,如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就出土有纬线起花的纬锦。此后中国织锦就变成以纬线显花为主,可用多把不同色的纬梭轮换织造,从而丰富了织锦图案的色彩。 至宋代,四川成都的蜀锦成为著名品种。成都织锦兴于三国,唐代益州大行台窦师伦创制的瑞锦宫绫,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麟诸种花式,被称为“陵阳公样”。宋代成都锦院所产蜀锦,花式更多。明清时期,成都蜀锦生产已见衰落,苏州生产的重锦、细色锦和匣锦发展了宋锦艺术的成就而有“宋锦”的称号。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彩织极乐世界图轴》,高448厘米,宽196.5厘米,用19把不同色的长织梭织出278个人物及壮丽场景,可以作为中国手工丝织提花工艺高超成就的代表之一,是中国丝织艺术珍宝。
立狮宝花纹锦(唐代) 上一篇丝绸文化-古老的丝绸文化
下一篇甘南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