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 术 文 化 HUMAN CULTURE
27 2023-07 汉字,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即陌生又熟悉。熟悉,因为它与我们朝夕相处,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用。陌生,因为它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文化内涵。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历史是一座桥,衔接了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文字是一艘船,带领我们穿越到历史的彼岸。汉字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潜藏着历史演进的文化脉络。汉字是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它... 29 2023-03 清末封建社会走到了穷途末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帝国主义不断入侵,使中国面临亡国危险。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有识之士多认为中国的落后,原因在于中国人素质低,素质低是因为教育不普及,清末民初,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就开始了汉字简化运动;因为当时的一种说法是,国际要强大,必须普及教育;而教育的普及,必须提倡简化汉字、削减笔划——用现在的话来说,汉字太难学、难写、难认... 18 2023-03 汉字文化 华夏文明之光 神州文化载体河南安阳西北洹水边有一个叫小屯的村庄。清光绪初年,村里有人在耕地的时候,忽然发现犁耙翻起的土块间,混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坚硬骨片,捡起来一看,不少骨片上都有些像是刀刻的痕迹,有的还带有暗红色。“刨到龙骨了!”村里人都这么说。一些老人还说这东西可以做药材,能治多种疾病。于是大家都去捡这些骨片,卖给城里的药铺。1899年,这些骨片传到了当时的国子监祭酒、团练大臣王... 11 2023-03 第一种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目前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第二种是战国时代陶器上的文字,一般只有几个字,大多是印文,内容为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语和年月等。由于发现数量少、暂时无法破译、比较零散等原因,目前未可断言其是否为文字。 它们整齐规范,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汉... 07 2023-02 我们的祖国,从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度丰富的国家,中国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国的文化精魂。可是中国的汉字文化,你们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由小编带大家走进文化的世界。众所周知,中国最早出现的和文字相关的文化记忆就是仓颉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蕴藏了无限的文化,然后就出现了最初的甲骨文。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渐渐发展到了小篆,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 30 2022-11 汉字是世界上独特的以形表意的文字,是记录、书写汉语的特殊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更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从甲骨文出现到现在至少4000多年的时间,中国历朝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籀(zhòu)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
上一页
1
下一页
27 2023-07 汉字,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即陌生又熟悉。熟悉,因为它与我们朝夕相处,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用。陌生,因为它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文化内涵。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历史是一座桥,衔接了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文字是一艘船,带领我们穿越到历史的彼岸。汉字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潜藏着历史演进的文化脉络。汉字是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它... 18 2023-03 酒的起源有很多种,被大家广泛认同的分别是猿猴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这三种,为大家简单介绍猿猴造酒。 李调元写道:“琼州(今海南岛)多孩……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穴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陆柞蕃写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这些著作都提到猿猴会酿造果子酒,古代林果实盈野, ... 18 2023-03 《海上生民乐》演出照。(上海民族乐团供图)从西楚霸王垓下闻“楚歌”,到刘琨夜吹胡笳击退五万匈奴军队,中华历史曾留下不少音乐轶事。在人头攒动的思南公馆中,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于日前开讲“民乐与历史人文地理”。中华传统民乐是在人口的迁徙流动,以及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发展与创新中,向全世界发出了金石之声。葛剑雄说,这也给今天我们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启示———既保留和尊重已有传统,又不忘吸收多元... 18 2023-03 汉字文化 华夏文明之光 神州文化载体河南安阳西北洹水边有一个叫小屯的村庄。清光绪初年,村里有人在耕地的时候,忽然发现犁耙翻起的土块间,混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坚硬骨片,捡起来一看,不少骨片上都有些像是刀刻的痕迹,有的还带有暗红色。“刨到龙骨了!”村里人都这么说。一些老人还说这东西可以做药材,能治多种疾病。于是大家都去捡这些骨片,卖给城里的药铺。1899年,这些骨片传到了当时的国子监祭酒、团练大臣王... 16 2023-03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中国茶树、利用中国茶叶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任何国家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都不能否认中国是茶道宗主国的地位,否则违背了茶道的基本文明。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 25 2023-03 兰州是多民族聚集地,居民的多样性,共同创造了独特的饮食文化。打造具有独特的饮食文化,才能促进饮食文化的进步。 兰州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风格独特。饮食品种多样,不仅包括油炸类,淀粉类,酿造类。还有珍贵的野生作物,头发菜(含珠藻、龙须菜、发菜)沙葱,苦苦菜等。兰州特色美食,比如有兰州牛肉面,灰豆子,甜胚子,浆水,酿皮子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兰州特色饮食文化也离不开地理环境影响。兰州地形以“两... 16 2023-03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之地。“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是发扬光大,深入人心。四季有别:春夏秋冬,应季而食。根据季节变化调味,配菜。夏季凉拌菜,口感清爽。冬季炖煨,味醇浓厚。风味多样:地大物博,风味多样,产物各具特色。具有“南米北面”的说法,甘肃喜好面食偏多,兰州美食牛肉面,甘肃陇南搅团,都是面食作为基础相辅制成。注重情趣:菜品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色香味要求颇高,对... 2023 03-29 周朝以奴隶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来安定天下。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韨」,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这时候服饰的专用界限... 2023 03-18 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古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点,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虽然商代服饰的基本形制趋同,但实际上商朝的服饰还是具有相当严格的等级制度的,比较高级的染织品、刺绣品及装饰品都由奴隶主阶级享用,而底层的民众只能穿麻布以及与麻布同类的葛布制... 2023 03-14 人形罐四坝文化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上衣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一传说可以在甘肃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绘中,得到印证。 殷商时期社会生产力额定发展,在物质上又有许多物质文明的局措。从甲骨文中可见的象形文字就有桑、茧、帛等字样,可证明农业在当时的发展。又从出土的商代武器铜钺上存有雷纹的绢痕和丝织物残片等,可见那时的工艺水平的... 2020 07-13 我国素有“衣冠bai古国”的美誉。中华du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zhi育了璀璨的民族文化dao,服饰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精神价值追求及思想文化底蕴。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 2020 07-13 可能很多人 都知道,我国的文化的丰富多样的。其中包含着很多的方面,比如说服饰文化。自从远古时代,就开始服饰方面的发展。而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才发展到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的装扮,可谓是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一起来... 2020 07-13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发展史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很多人 认为旗袍起源于清代旗女之袍,这种认识是... 24 2023-03 中华民族的姓氏历史如此长远,而且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中华民族的姓氏史从未间断过。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6000年前伏羲氏的“制嫁娶,正姓氏”之人道,完全遵循了人类进化的科学性。附合Y染色体传递规律。中华民族姓氏的世代传递宗法与代表父系遗传物质Y染色体的遗传规律一致,是人类进化史上历经千万年不变的自然法则。人类在繁衍后代时,决定性别的遗传物质是一对性染色体。一条性染色体来自母亲的卵子,即X染色体;... 15 2023-03 书法的起源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丛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下面是关于书法的起源的相关内容文... 15 2023-03 谈到中华民族的先祖,我们往往总是先想到炎黄二帝,因为当今中国九成以上的姓氏史可追溯到炎黄二帝,炎黄二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先祖,得到华夏各族认同。而事实上,讲姓氏之源,比炎黄二帝更早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则是被誉为“人文始祖”的伏羲氏。人类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洪荒岁月,山居野处、群居杂婚,尚未有姓。过渡到母系氏族社会后,大约至六千年前进入了父系社会。人们开始认识群婚的危害,开始禁止氏族内部的性关系,实... 13 2020-07 中国的百家姓历史源远流长,而河南则是中国姓氏的起源地,中国百家姓的大姓中,河南就占了78个。在河南文化中姓氏也是一个独特的文化,河南的姓氏资源是全国最为丰富的,那么,对于河南的姓氏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深入了解吧。河南是中国姓氏... 13 2020-07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中国姓氏文化历经了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 13 2020-07 人们初次见面是总要问一声:“您贵姓?”、“您怎么称呼?”在表示自己敢作敢当、无所畏惧时,经常拍着胸脯说:“男子汉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就说明在人们的社会交际中,姓氏作为某个人的标记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中国人姓氏的故事... 2023 03-15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而且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有关炎帝与中医的相关传说据《韩非子·五蠹》的记载:炎帝神农氏及... 2023 03-15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分支之一,几千年来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添充、完善,形成了如今磅礴宏大、独树一帜的理论体系。建国以来,数位领导人均对中医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并亲自指示中医传承等重要工作:1954年,毛泽东作出重要批示:中医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重要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1978年,邓小平说,中医是我们的国宝,但是现在有后继无人的危... 2023 03-15 每一个人、国家、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疫情关乎生死,国难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这更是关乎全人类生命健康的大事。有目共睹,在这场疫情中,当中医成为主场时,从“杀病毒”到“扶正固本”,主体思想观念的转变彻底扭转了局面,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在心识带动下的整个能量场的关键性转变。中医不负众望,虽然被压抑多年,但关键时刻大显身手,用事实回应了中央关于“挖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文... 2023 03-15 引言:中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医所包含的理念和方法是世界医学的宝藏。习大大说过: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理念,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但令人惋惜的是,随着西方医学的普及对中医治疗见效慢的误解,不仅降低了对中医药文化的关注度,患者对中医行业的不了解,导致多数人就医会选择西医医院,无形之中... 2023 03-15 从黄帝到扁鹊,从华佗到张仲景,从李时珍到孙思邈、钱乙、吴谦……一代代先贤大医不仅总结了中华儿女几千来与疾病斗争的宝贵经验,为人类留下无数的医学珍宝,也造就了独特的中医药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3月17日是中国“国医节”,也许你第一次听说这个节日,但它却已经是第91年了,是我国中医药界值得纪念的日子。节日来源:抗议“废止中医案”“中国国医”也就是“中医”,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 2019 12-18 中新网甘肃新闻12月18日电 据甘肃省教育厅披露,12月12日,甘肃中医药大学邀请国家级名中医裴正学教授为“灯塔计划”系列讲座开讲。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师生共计1200余人聆听了讲座。 裴正学以《中西医两种医学的过去和现在》为... 2023 03-15 纺织的起源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步,蚕桑丝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丝绸是国宝”,这是丝绸界老前辈、原浙江丝绸工学院院长朱新予先生留下的话,也让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时刻铭记。 “丝绸科技是古代创造发明中独特的一部分,养蚕的生物学知识、织机的机械学原理、染料化学等都是古代社会中的高科技。”坐在环境优美、修缮一新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中,赵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我们... 2023 03-15 丝绸古道遗迹 悠久的发展历史 早在5000年前,中国人就已成功地驯化了野生的桑蚕,利用它所吐的丝织造丝绸织物。根据我国丝绸遗存的分布地区来看,蚕桑丝绸生产早已普及到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并形成了一些地方丝绸名产。当时丝绸生产的重心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魏晋之后,北方受战乱困扰,南方经济相对稳步发展,丝绸生产重心逐渐向南转移。长江中下游特别江南一带的丝绸生产在安史之乱后发展很快,到唐后期基本形成了... 2023 03-15 古代丝织品的发展历程介绍——绮、锦中国古代丝织品的分类主要有绮、锦、缎、绫、缣、纱、縠、罗等要品种。绮:平纹地起斜纹花的丝织物。最迟产生于商代。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商代玉戈上的雷纹绮印痕和瑞典远东古物博物馆所藏的青铜钺上的回纹绮印浪以及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和河北学城商代遗址出土的粘在青铜器上的斜纹绮,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织花丝织标本。古代绮除双色绮外,都是用生丝织造后染色。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票出土... 2023 03-24 古代丝织品的发展历程介绍——缎、绫缎:缎纹组织的丝织物。中国自从唐初创造了纬锦,织纹从平纹变化的经线双面组织变为经斜纹地上起纬斜纹花。以后又通过织机装造上的再改进,增加了控制地纹经线的综片数,到宋代就出现了缎。缎的经纬丝中只有一种显现于织物表面,相邻的两根经丝或纬丝上的组织点均匀分布,不相连续,故外观光亮平滑,质地柔软,厚薄可根据用途进行调节,是极其富丽华美的高级丝织品种。宋代的缎织物曾在福... 2023 03-15 杭州西湖丝绸文化博物馆带你揭开丝绸历史的神秘面纱: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并创造性地将纤细柔韧的蚕丝制成精美丝织品的国家,目前有考古可据的历史就已达五千年之悠久。丝绸文化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的远古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被尊为“先蚕娘娘”,是她教会了人们用桑叶养蚕缫丝、织造衣料。此后的几千年间,经日积月累的进步与发展,中国的丝织技术及丝绸艺术取得了十分灿烂的成就,留下了很多让人赞叹不... 20 2023-03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已知的能见到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村民还不知道这是古代遗物,只当作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浪费了许多极为有价值的... 18 2023-03 明代段坚在兰州创容思书院,是史籍上甘肃最早的书院。清代,兰州成为陕甘总督、甘肃布政使、兰州知府驻地,兰州成为西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遂设置兰山、求古、五泉、皋兰四大书院。兰山书院是甘肃最大的一所省立书院,在今城关区秦安路兰州市三中校园里。明代是肃王的园林红花园。清雍正二年(1724年),甘肃巡抚卢询捐养廉银辟红花园为正业书院,置射圃,立坊表。雍正十三年(1735年),甘肃巡抚许容奉旨... 15 2023-03 书法的起源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丛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下面是关于书法的起源的相关内容文... 18 2023-03 海南岛讲"军话"地区较广,包括三亚市、昌江、儋州、东方、临高等县市的部分地区,人口达五十多万人。他们婚嫁的习俗独具一格,耐人寻趣。 常言道:“空口无凭,立契为证”。在旧社会这些地区以“写命书”作为青年男女结合的契约。“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是男女婚姻的组合方式。男孩长到十二、三岁,父母就会请媒人说亲,以门当户对作为选偶的基本条件,以五官端正、能工善针、通情达理、... 18 2023-03 风水是文化,风水学是文化的学术研究,高等学府应是提供这种学术研究赖以进行的条件而不是庸俗附和、随波逐流,更不能将大学课堂变为宣扬个人神异能力或培植虚无主义的温床。 据报道,北京大学易学社邀请台湾风水人士搞了个讲座,尚未开始就已座无虚席,后来者只能坐地板或挤在角落里。从这种盛况,能理解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也能看到学界对风水的关注程度。但该报道相关内容告诉我们,这位人士是风水师,讲的是风水而... 18 2023-03 甘肃省藏文古籍目录课题调研组在陇南藏族地区发现了9到11世纪的500余部古藏文手写文书,这是继20世纪初敦煌出土少量苯教文献以来,在甘肃首次发现的珍稀手写苯教文书,这批古藏文文献年代之久远、数量之弘富、保存之完整,世所罕见。 经专家考察鉴定,这批苯教文书采用佛教前弘期的缩写古藏文抄写而成,以传统的梵箧装保存,文字清晰如初,画像色彩艳丽,页面古朴精美。从文字特征、书写形式、遣词用句、纸张用... 18 2023-03 云南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保存着古朴而浓郁的白族风情。在这个美丽的白族聚居区,有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讲白语,身着白族服饰,但虔诚地信仰伊斯兰教,当地人把他们称为“白回”。 “白回”的渊源及文化表征 关于“白回”的渊源,学术界和民间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白回”是历史上就一直生活在白族地区的回族穆斯林,有人认为“白回”是指改信了伊斯兰教的白族穆斯林,也有人认为“白回”是清末云南回民... 17 2023-03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是当地人民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花儿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演唱时用临夏方言,有浓郁的地方气息。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 2006年5月20日,花儿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认定兰州大学西... 09 2023-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滚滚而来的热潮中,我们在追究原因时应该反思:是因为我们离开它太久了,我们太想念它、太需求它了。我们急需要有一个热烈的环境去讨论、并有责任回答实践中所提出来的诸多问题。”由中国民俗学会与学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文化传统与民间信仰——第二届海峡两岸民间文化学术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说。民间信仰是文化有机体的重要构成 在《中国民间信仰》一... 28 2022-07 大理在历史上留下的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739年,皮罗阁所建的南诏国迁都太和城(即大理),大理便开始成为古代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后是我们更为熟知的段氏所开创的大理国时代。依偎苍山之麓,倚靠洱海之滨,大理的旖旎风光不仅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还带给人无限的遐思。也只有在大理,才会有金庸笔下段誉和王语嫣的浪漫。清晨,行走在大理古城的街道上,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历经时间涤荡的清澈。路旁潺潺的溪水从... 15 2020-07 北京有个“吆喝大王”———已是古稀之年的臧鸿老先生,会吆喝100多种老北京用的、玩的、吃的、喝的叫卖声。但凡老字号重张,他都得去给老买卖吆喝两嗓子。1993年,南来顺重新归置了100多种京味小吃,他专去捧场。有口卖高桩柿子的词儿他是... 20 2023-03 “张氏古琴”为代表的甘肃古琴艺术是西北地区仅存的,有完整传承脉络的古琴文化之一。它以古琴这种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为载体,经张氏六代传承,集家族人文修养、琴学理论、古琴曲谱、弹奏方法与乐理、古琴样式、斫制技艺、家传古琴曲目及传习为一体,成为地方传统文化之瑰宝,以其历史久远,文献丰富、内涵深刻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靖远素有“弓刀铠胄 之乡,文献礼乐之俗”。靖远张氏自先祖张珍、张炳南二公秉承... 18 2023-03 《海上生民乐》演出照。(上海民族乐团供图)从西楚霸王垓下闻“楚歌”,到刘琨夜吹胡笳击退五万匈奴军队,中华历史曾留下不少音乐轶事。在人头攒动的思南公馆中,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于日前开讲“民乐与历史人文地理”。中华传统民乐是在人口的迁徙流动,以及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发展与创新中,向全世界发出了金石之声。葛剑雄说,这也给今天我们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启示———既保留和尊重已有传统,又不忘吸收多元... 17 2023-03 “张氏古琴”为代表的甘肃古琴艺术是西北地区仅存的,有完整传承脉络的古琴文化之一。它以古琴这种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为载体,经张氏六代传承,集家族人文修养、琴学理论、古琴曲谱、弹奏方法与乐理、古琴样式、斫制技艺、家传古琴曲目及传习为一体,成为地方传统文化之瑰宝,以其历史久远,文献丰富、内涵深刻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靖远素有“弓刀铠胄 之乡,文献礼乐之俗”。靖远张氏自先祖张珍、张炳南二公秉承... 13 2020-07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优秀的发展历史在岁月的积淀总结中形成了专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特色话不多说让我们听一段音乐来感受一下民乐的魅力音乐高山流水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如今,民族乐器随着时代的变迁却依然保存至... 13 2020-07 在这个世界上我相信大家一定对不少民族乐器有所了解,比如说:扬琴、古筝、琵琶、二胡、竹笛、笙等。那么现在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有名的几样乐器。首先来介绍一下琵琶这个乐器。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
上一页
1
下一页
2023 03-17 ——秦州小曲 甘肃天水秦州区曲艺,是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州小曲是在农村黑社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曲艺文化,比秦腔、眉户的历史要早。据《天水戏曲志》记载,创建时间为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秦州三阳川的陈旺所建的魁盛班以演秦州小曲为主,后来发展为秦腔,扩充到城区、郊区及农村。小曲演唱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早期,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秦州小曲以演唱具有人文情节的剧目(... 2020 07-14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曲艺界痛失了几位前辈老师。逝者的离去,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些扎根于中华大地的艺术形式。本文通过对曲艺形式的介绍,以及曲艺行业神,曲艺与庙会等方面,来看曲艺的发展和道教的紧密关系,旨在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说唱艺术道... 2020 07-14 近年来,对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形势并不乐观,特别是戏剧、曲艺院团以及民间艺人面临很多困难。今年农历正月十三,前来参加河南宝丰马街书会的几百名各路艺人,基本上是民间艺人,平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还有一些是残疾人。不少人... 18 2023-03 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竟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古来便有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 18 2023-03 筷子,古称箸、梜,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公筷亦起源于中国。不管是分餐还是使用公筷,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 18 2023-03 李白的“停杯投箸不能食”白居易的“为君把箸击盘歌”杜甫的“金盘玉箸无消息”;可以看出筷子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是多么重要的地位,在生活中没有筷子是非常不方便的事情,筷子也深深的影响东亚地区,成为东亚独特的餐具,想要更加的了解筷子?本期中国饮食文化为你解析。 筷子古称“箸”,是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普遍使用的餐具。《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国君,可见早... 28 2023-02 朋友在微信上发来一则笑话,说是和习惯直接用手抓取食物来吃的某国朋友争论筷子与手哪个更方便取食不同性状的食物。对方执意说直接用手最科学,可以适应各种环境且适应任何形状的食物。于是,便请对方吃火锅…… “哈哈,事实胜于雄辩,智慧,智慧……”我回复道。筷子是中国人必备餐具,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它即是一种传统,也是美食文化的象征,就像接力棒,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情感,将祖先的文明代代相传,从远古... 28 2022-07 人类发展至今经过数万年的风霜洗礼,最早从猿类进化成人后形成原始社会,被称为人类史的第一阶段。之后随着人类体质的再一步进化,开启旧石器时代,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相对安稳的定居生活出现。随着母系氏族的逐渐繁荣,以磨制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石铲,琢制的磨盘和打制的石锤、石片、石器为主的生产生活工具开始使用。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新石器时代出现,而磨制石器的使用标志着人类物质文化的全新... 02 2020-07 近日,某意大利知名奢侈品牌创始人,在互联网上发表了对中国筷子、中华文化的不当言论。这一举动,引起了广大中国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而我们想告诉他们:中国筷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 该品牌拍摄了,一个华裔女模特用中国筷子吃披萨的视频。视频中夹杂着中式发音,傲慢的语气,以及各种奇怪的姿势。这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丑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具有它独特的魅力! 基于无知而建立起来的偏见是多... 01 2020-07 什么是人文文化?《辞海》是这样说明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人文文化则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可以这样认为,人... 01 2020-07 中国文化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人文”。“人文”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它最初是跟“天文”相对提出来的,在古籍《周易》的《贲卦·彖传》中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后面... 01 2020-07 千年万载,华夏一直在吟啸着,那吟啸声便回荡在千般丘壑,万顷巨澜,亿万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古老苍劲的民族啊,历经多少个春露秋霜,那啸声已是那么沧桑。现在,我要撷取你残留的袅袅余音,来窥得你的全部在那荒无人烟的西北边塞,阳关一直静默着,那是一种无... 01 2020-07 中国人对书院其实并不陌生,只是对这种古老办学机构多闻其名而少有经历。书院最早源于唐代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是中国古代士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 01 2020-07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中华文化自信与自觉的苏醒,人们又重新发现了书院,发现了它的价值、意义与并未消竭的生命力。今天,小编与大家一起探讨书院在当今时代的价值意义,...
上一页
1
下一页
2023 03-18 中国甘肃网3月18日讯(本网记者 李红军)今天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甘肃武威市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等6个考古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武威市吐谷浑墓葬群是一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群,地处祁连山北麓。自1915年弘化公主墓志发现以来,武威南山地区已有多座吐谷浑王族... 2023 02-21 该遗址发现于上世纪60年代,自1988年10月至1990年6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后李遗址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当时山东地区最早的考古学文化和人类遗存——后李文化。后李遗址的发掘,将山东文化的发源年代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后李文化是山东地区最主要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后李遗址(一期遗存)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88~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济青高速公路建设,对其... 2023 01-24 众所周知,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从大的目标来看都是研究人类历史的过去,二者的不同主要是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有一定的差别(当然也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如文物学、文字学、铭刻学、简牍学、历史考古学等领域)。主要差别在于研究的对象一个侧重于文物和遗存,一个侧重于文献和文本;研究方法上一个侧重于田野考古发现,一个侧重于考据、分析、归纳和逻辑推理,二者都强调二重证据或多种证据法,但考古学的物(实)... 2023 01-20 石峁遗址外城东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玉器。陶寺出土文字陶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器。如果说中国考古学诞生之初的主要目标是寻找中国文化起源,1949年后的中国史前考古学则将最宏大的学术目标确定为重建中国古史,即以考古学的方法论证,在史前时代,历史时期绵延至今的多民族统一中国之“雏形”已经出现,“多元一体”的基因和“分久必合”的大势已经形成。70年来,几代考古学者对此初心未改,矢志不渝。中国史前文化... 2022 12-28 在考古学的视野下,中国既是一个传统的大陆性国家,同时又是一个海洋性国家,主要原因是它拥有悠久而丰厚的海洋文化创造。大体上表现为以下五点: 一是靠海吃海。大海拥有各种水生动物,是沿海人民的重要饮食来源之一,为此,在中国沿海区域的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河北及山东半岛、庙岛群岛、辽东半岛等地,几乎都发现过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贝丘遗址,这些遗址中出土大量来自海洋的鱼类和贝类等生物遗骸,年...
上一页
1
下一页
人 文 文 化 GEOGRAPHY AND CULTURE
18 2023-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品收藏,作为一种高雅的兴趣爱好,一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资产配置方式,俘获了越来越多的“粉丝”。艺术品收藏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和文化增长热门话题,并成为艺术学、经济学和文化学研究领域一个惹人瞩目的研究对象。艺术品的文化艺术品收藏文化是通过艺术品选择、购买、贮存、展示、交流、转让、流传等步骤,以艺术文化为核心,以艺术投资为常态的系统性实用审美文化。这... 02 2020-07 “全民收藏时代已经来临,工艺收藏品已经成为房地产、金融之外第三大投资领域,而且已经是成为最赚钱、最环保、最有文化底蕴的领域。”日前,中国工合协会收藏文化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轻工投资协会工艺美术研究会执行会长唐凤娟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如... 02 2020-07 文人收藏的背景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之统称。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在中国,文人收藏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个时代的士大夫对艺术品有不同的收藏观念和审美趋向。收藏传统形成金石、文... 02 2020-07 宋徽宗后,南宋与金继而与蒙古继续战斗,皇帝赵构也延续了其先人爱好书画、爱好收藏的特点但南宋的大收藏家与北宋没啥好比的,落后很多,而南宋画院中的骨干,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李从训等也都是宋徽宗早年培养出来的。在南宋... 02 2020-07 收藏是指人们有意识地对前人遗留下来的一些文化遗存进行研究,我们今天所讲的文物的意义和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对“文物”的理解和我们今天不完全一样。“文物”一词见于《左传》,“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这个“纪”和我们今天说的...
上一页
1
下一页
27 2023-07 木本乎根,人本乎祖。追寻我们民族的根,伏羲这个伟大的名字是无法回避的。虽然伏羲及其事迹笼罩在神话或传说的迷雾之中,但理性思考,无论是神话,还是传说,都是上古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不乏人类历史童年的印记。没有了以伏羲为首的三皇五帝,也就没有了文字发明之前有人物的中国史。1、伏羲、伏羲文化及其内涵关于伏羲的记载,在先秦时期即出现在诸子百家典籍之中。上溯渊源,甘肃省天水市所辖的武山、甘谷出土新... 15 2020-07 女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端,是中华文明的根和魂。女娲的传说家喻户晓,女娲的故事耳熟能详、并代代相传。几千年来,女娲形象以中华民族始祖的女神被民众不断地、多版本地流传着、演绎着。女娲既是人格化的神,又是神格化的人。 作为天地间的... 15 2020-07 遂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遂平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古谓房地,相传舜封尧子丹朱于房”,是华夏远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周为房子国,春秋改为吴房,汉置吴房、灈阳二县,北魏改遂宁县,唐元和十二年改遂平至今。遂平县是中... 15 2020-07 世界各地的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创世神话,中国概莫能外。远古创世神话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超越了混沌的自然存在,对世界万物和人类自身的存在开始自觉的思考和追问。中国的创世神话很多,分别来自于远古初民对宇宙万物的初步认识,女娲是华夏民族共同的初母,“... 15 2020-07 天水伏羲文化节是甘肃省天水市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祀伏羲典礼的群众性节庆活动。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举行,相传这一天是华夏始祖伏羲的诞辰,而天水就是伏羲的故乡。因此,每年的祭祀活动已经成为天水人生活中一个隆重的节日。 历代名人,特别是李白、... 15 2020-07 弘扬伏羲文化的时代意义——《中国文化报》(2017年6月22日)10版《中原文化》栏目刊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头的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本源和母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和民俗文化的宝库。因此,研... 30 2020-06 景点介绍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是中国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伏羲庙。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 15 2020-07 唐朝时,中原与吐蕃之间,即存在“舅甥之盟”的关系。公元1247年,萨迦班智达远赴凉州与成吉思汗之孙阔端会晤,表示愿意归顺中原王朝,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纳入我国版图。唐卡中的天文历算——清代唐卡局部(资料图)在此背景之下,汉... 15 2020-07 《水浒传》作为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主要反映了当时北宋的历史事实,但也有不少关于神仙鬼怪的内容,现在看来荒诞可笑。譬如说,洪太尉放走妖魔,天罡地煞落人间;高廉自将妖术弄魔兵,入云龙胜斗法破之;涌金门张顺归神后,魂捉方天定。但是... 15 2020-07 迄今为止,九天玄女形象的演变发展的过程也是我国的文化不断的丰富、变化的过程,九天玄女形象之所以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其动力来源于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整体来看,九天玄女的形象可以分为神话传说形象、宗教形象、文学作品形象以及民间传说形象。神话传说... 29 2019-05 2018年6月18-21日(农历五月初五-初八),在临洮石景峡景区举行的九天玄女祭祀典礼暨临洮石景峡首届民俗文化旅游,展现石景峡景区文化特色、推动石景峡及临洮县的全域旅游。 2018年4月,经过多次交流磋商,甘肃仟汇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与临... 15 2020-07 七夕节的中心文化内涵,是由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引发出来的动人情结,它从萌发到形成、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中华大地上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七夕民俗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一)《天河配》经久不衰旧时,每逢七夕的时候,各戏院都竞相... 15 2020-07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节日。体悟七夕文化对提振美好民风,提升国民素质,助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夕节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折射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崇尚爱情、追求幸... 15 2020-07 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是古代人民根据星象创造的,织女、牵牛星分处银河两岸,因而被看作隔河相望的男女,发生恋情并成为夫妇。这一美丽动人的爱情神话,向七月七日这一岁时性“良日”渗透,最终形成七夕节。牛女神话形成于何时,七夕节俗起源于何地,并非纠缠... 15 2020-07 古时候人们还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那些未出嫁的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夕节的由来有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还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传说古代有个善良的年轻... 15 2020-07 周祖陵森林公园位于甘肃东部,泾河上游的庆城县境内,因县城东山之巅有周祖不窋陵而得名,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10000多亩,累计投资2.6亿多元。 据史料记载:早在夏太康年间,周先祖不窟失为农官之后就率族人徙居于此,拓荒垦田... 15 2020-07 研究成果丰硕数十年中,市内研究工作者已编撰出版有关岐黄文化研究专著20余部,撰写论文200余篇,办有《庆阳中医》《岐黄文化研究》等会刊。出版的主要专著有:甘肃文化出版社《岐伯故里中医史话》,甘肃科技出版社《岐伯汇考》,北京学苑出版社《甘肃古... 2020 07-15 任双伟、戴志强、赵梓凯谈《货币里的中国史》 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关联着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核心课题。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货币里的中国史》,上市不久就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取得了不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提供了一个如何用大... 2020 07-15 “中国传统钱币”是指退出流通领域的历史货币,是我国历史上用作交换的媒介。时间范围涵盖从商朝到中华民国时期,历时四千年,包括贝、玉、石、金、银、铜、铁、铅、锡以及麻布、棉纸等不同质材,从贝币到银圆铜圆,以方孔圆钱为主要货币形态。 随着现... 2020 07-15 汉五铢钱 天然海贝 秦半两钱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历史的传承性和广泛的传播性。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人类文明建设做出了重... 2020 07-15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 2020 07-15 甘肃省博物馆仰韶文化早期三角形彩陶钵我国先民生存的环境和背景与西方远古民族不同,这就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不同。要了解我国古代美术的发展源流,须追循传统艺术的行进轨迹,由起点出发,对彩陶艺术进行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艺术,被大量保存下来的是陶... 2020 07-15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地区,我国古代先民在对土壤的开垦和接触中,逐渐认识并掌握粘土的可塑性能,在长期用火的的实践中懂得了土块经过烧烤之后变得坚硬,于是尝试将粘土制成泥坯,把它烧制成能盛放液体并能耐火烧的陶器。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在这一时... 15 2020-07 陇右文化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大地湾文化,中经大地湾中晚期和马家窑文化,至齐家文化时期,由于气候变冷,以西戎、氐、羌为主的 畜牧文化代之而起。接着,周人兴起陇东,秦人崛起天水,以农牧并举、华戎交汇为特征的秦文化兴盛起来,奠... 15 2020-07 地域文化是以“历史地理学”为中心展开的文化探讨。地域文化概念中的“陇右”一词,具有广、狭二义;而广、狭二义下的“陇右”概念,正好体现了地域与地区二词在文化视野中的差异。狭义的“陇右”,实为甘肃的代名词,如果从文化圈或文化带的历史形成与分布来... 地 域 文 化 HISTORY AND CULTURE
15 2020-07 【艺境观象】 作者:郑炳林(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朱建军,系兰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莫高窟,考察了解莫高窟历史沿革和文物保护研究情况,并走进洞窟察看历史悠久的彩塑、壁画;接着又来到敦煌研究院,... 15 2020-07 清晨,当霞光从三危山嶙峋的峰峦间升起,对面的鸣沙山断崖有了更加温暖的轮廓,山冈间如蜂房般密布的石窟苏醒了。两山之间,宕泉河的一溪细水从祁连雪峰而来,沿着河床中岁月雕刻的印痕,自南向北缓缓流过。高大的小叶白杨在河边挺立,阳光透过枝梢照耀着崖壁... 15 2020-07 2019年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敦煌研究院视察莫高窟、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了解文物保护和弘扬传承敦煌文化艺术情况,同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作为一名毕生从事敦煌莫高窟保护研究的文物工作者,我亲... 02 2020-07 通过原始岩刻的符号图形、陶文刻绘,我们知道了华夏文明及其文字绘画的源起。“图形绘饰与线性符号”, 正如饶宗颐先生所言:这就是陶器上藻绘的纹饰与符号。即所谓“陶文”。图形绘饰是物象,线形符号是指事。像实物的字(图形绘饰)与不像实物的字(线形符... 02 2020-07 济群法师 关于敦煌文化的研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地位。我是第一次来到敦煌,此前虽然看过莫高窟的影像资料,但置身其中时,还是深受震撼。在西北边陲,能留下莫高窟这么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敦煌的福报,中... 15 2020-07 什么是黄河文化?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会有着不同的解读与回答。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 15 2020-0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有强大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应对世界发展的风起云涌、波谲云诡时,从容持重、行稳致远。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我们才能更好地挺起文化自信的脊梁。 中... 08 2020-07 中新网兰州 7 月 1 日电 在兰州皋兰县,黄河穿城而过,境内有 " 古、奇、险、雄、幽、秀、美 " 见长的天斧沙宫,同时 " 世界第一古梨园 " 也沿河坐落。每到花季,一朵朵洁白的梨花绽放在百年古树上,构成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的迷人... 02 2020-07 融为一体 新石器时代,山东一带孕育了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是黄河文化发展伊始的主要形态,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同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 此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黄河文化在齐鲁大地... 02 2020-0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有强大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应对世界发展的风起云涌、波谲云诡时,从容持重、行稳致远。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我们才能更好地挺起文化自信的脊梁。 中... 02 2020-07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6月29日上午,开封市文广旅局邀请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同志,在开封市博物馆报告厅举办了《黄... 02 2020-07 资料图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 02 2020-07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同时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上一页
1
下一页
2020 07-15 基于“长城”“长城地带”“长城文化因素”等概念的总体架构长城是历史上中原王朝为了保护农业文明地域、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而在农牧交错带修筑的具有浓厚军事色彩的大型墙体建筑群系。除了墙体本身外,还包括关城、城堡系统(墩堡、营城、卫所)、烽燧... 2020 07-15 专家观点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长城文化底蕴深厚。今天,我们的了解和认识,与长城的价值和意义相比,还差得很远。只有真的懂了长城的伟大,才能发自肺腑、身体力行地去热爱长城、保护长城。 要想理解长城文化,必须关注和回答以下问题:第一,有人说... 2020 07-15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甘肃考察时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上一页
1
下一页
15 2020-07 边塞文化是指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边塞文化,形成于古代战争引发的多民族纷争与融合、多地域军旅迁徙、历代移民戍边等原因,综合了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周边... 15 2020-07 怀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贸流通重地,也是古茶道的重要阶段。这是一个多民族血缘融合的地方,是晋冀蒙三省交合之地,满汉两民族的文化交融,使得华夏文明和游牧文明在这里交融结合,形成了怀安独有的民俗风情。蜿蜒的70华里明古长城、古城堡、瞭望台、烽...
上一页
1
下一页
15 2020-07 核心提示 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史上,除了印刷术和造纸术以外,中国文化在西方一直具有较高的地位。以“中国风”为例,500年前,欧洲大批传教士来华,回国后他们向欧洲人传播了中国文化。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欧洲又掀起了一场“中国风”,既... 15 2020-07 《丝绸之路全史》 武斌 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光明书话】 2018年最新出版的有关丝绸之路著作,吸引读者眼球的有武斌先生撰写的《丝绸之路全史》。全书图文并茂,采用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神话、传说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丝绸之路全貌。... 15 2020-07 山丹大佛寺 赵武明 一座寺院,上演了多少传奇故事;一尊佛,蕴含着人间的多少传诵;一个水库,诉说着多少沧海桑田之变。这座寺院就是山丹大佛寺,这座佛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室内泥胎贴金坐佛,这座水库就是祁店水库。打开尘封的历史,让我们追忆那些鲜为人...
上一页
1
下一页
15 2020-07 大型玉璧神人共祭月镶嵌绿松石兽面纹墨玉璜浮雕舞蹈纹玉磬浮雕农耕纹玉刀圆雕飞天女神圆雕兽面神人齐家文化是中国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最后文化遗存,因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而得名,据甘青地区史前文化“碳—14年代测定”... 15 2020-07 导语:齐家文化先民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生活在甘青地区的一群史前人民,他们主要居住在渭河下游、洮河中下游与湟水中下游地区,横跨了现在的甘肃、青海和内蒙三省。齐家文化先民们生活生活的地方大多数书高原山地,海拔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他们学会因地制宜... 15 2020-07 齐家文化自发现至今虽已近百年,但在分期年代、地方类型、来龙去脉、对外关系等基本方面,仍然颇多歧见。本文拟将齐家文化置于欧亚大背景下, 重点从文化互动的角度,在我们曾提出的早、中、晚三期说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做进一步的梳理。一 形成于甘肃东南... 15 2020-07 辛店文化因瑞典学者安特生1923年至1924年期间发现于临洮县辛店村而得名。当年安特生在辛店发掘了25座墓葬,清理了20座,在辛店村以北的灰嘴屲遗址也发现了同类遗物。1947年,学者裴文中在洮河、大夏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发现辛店文化遗... 15 2020-07 有种付出不求回报无怨无悔,有种守护不辞艰辛坚持不懈,辛店文化博物馆的创建人杨凤兰和儿子、孙子三代人薪火相传,历经风雨艰辛,默默守护,所有的付出只为能让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辛店文化尽可能的得到最好的保护。悠悠洮河养育了两岸繁衍生息的人类,孕育了灿... 15 2020-07 辛店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齐家文化同属于辉煌的彩陶文化之序列。3400年前,古羌人在洮河、黄河、大夏河以及湟水河河谷两岸过着以农业为主体经济的定居生活,兼具发达的畜牧业。家畜以羊为主,还有狗、牛、猪、马等。与此同时,袅袅炊烟下烧制... 15 2020-07 在金川可以 穿越3000年看沙井西行500公里至玉门可以 穿越4000年看四坝而 如今不用再舟车劳顿就可以穿越时空在金川区博物馆同时对话两种史前文化3000年沙井文化(金川三角城遗址)沙井文化大致形成于公元前900年,约在公元前400年开始... 15 2020-07 甘肃玉门出土的四坝文化人形陶器湖北江陵藤店1号楚墓出土的战国皮手套中国史前就有雪地靴一直以为,名为雪地靴,应当与雪天防寒有关。事实是,它与寒冷有关,却与雪无缘。说它与雪无关,是因为它初问世的地点是在澳大利亚。一个姑娘深爱着一位飞行员,每当返... 15 2020-07 四坝文化是青铜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形成于中原地区的夏代纪年内,因最早发现于今张掖市山丹县的四坝滩而命名。截止目前又相继发现山羊堡滩、东灰山、西灰山、壕北滩、过会台等四坝类型文化遗址。向西,四坝类型文化遗址在酒泉、玉门也有发现。距今约四千年左...
上一页
1
下一页
2020 07-15 简牍,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就痴迷中国传统文化的刘... 2020 07-15 竹简文化,竹简从表面上字面上看他都是用竹子来写字,果不其然。竹简,在我们的造纸术还没有那么延伸的时候,在战国时期一直到了魏晋时代的写字要用的。用竹子来经过细细的削整理后,用线将它们穿起来。其实从竹简的延伸和发展出去的还有——木牍。我们写字用... 2020 07-15 简牍是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武威汉简,以其数量多、保存好、内容丰富、史料可贵等独有特点成了中国简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 2020 07-07 隧长焦永死驹劾状阳朔二年传车亶轝簿相利善剑册 小知识·关于简牍 人类文字书写的历史已经走过好几个阶段。当然,我们现在还在用纸笔书写,尤其在学生阶段,硬笔与纸张依然是主要书写工具,但职场人的书写方式早以电脑输入为主了。环视中国人的书写历... 2020 07-02 王志安常说自己是一个马家窑陶痴,他对于马家窑文化的情结正如他创作的诗中所言:“相伴寂寞年复年,陶阁虽小能邀天。常在忘情忘我地,只做陶痴不做仙。”王志安认为,自己所知道的不过是多年积累研究探索出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陌生的。对大多... 2020 07-02 【作者简介】邓建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硕士。考古发掘表明,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达到了中国史前彩陶制造工艺的巅峰, 并正好衔接了黄河中、下游彩陶的衰落期, 成为中国史前彩陶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但是,对这一以彩陶为代表的史前文化的起源、发展问... 2020 07-02 马家窑文化,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 2020 07-02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中国彩陶历史悠久,数量巨大,图案精美,花纹绚丽。中国彩陶不仅代表着中国原始社会所达到的高度艺术成就,而且也是世界远古... 2020 07-02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 民 族 文 化 NATIONAL CULTURE 18 2023-03 海南岛讲"军话"地区较广,包括三亚市、昌江、儋州、东方、临高等县市的部分地区,人口达五十多万人。他们婚嫁的习俗独具一格,耐人寻趣。 常言道:“空口无凭,立契为证”。在旧社会这些地区以“写命书”作为青年男女结合的契约。“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是男女婚姻的组合方式。男孩长到十二、三岁,父母就会请媒人说亲,以门当户对作为选偶的基本条件,以五官端正、能工善针、通情达理、... 18 2023-03 风水是文化,风水学是文化的学术研究,高等学府应是提供这种学术研究赖以进行的条件而不是庸俗附和、随波逐流,更不能将大学课堂变为宣扬个人神异能力或培植虚无主义的温床。 据报道,北京大学易学社邀请台湾风水人士搞了个讲座,尚未开始就已座无虚席,后来者只能坐地板或挤在角落里。从这种盛况,能理解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也能看到学界对风水的关注程度。但该报道相关内容告诉我们,这位人士是风水师,讲的是风水而... 18 2023-03 甘肃省藏文古籍目录课题调研组在陇南藏族地区发现了9到11世纪的500余部古藏文手写文书,这是继20世纪初敦煌出土少量苯教文献以来,在甘肃首次发现的珍稀手写苯教文书,这批古藏文文献年代之久远、数量之弘富、保存之完整,世所罕见。 经专家考察鉴定,这批苯教文书采用佛教前弘期的缩写古藏文抄写而成,以传统的梵箧装保存,文字清晰如初,画像色彩艳丽,页面古朴精美。从文字特征、书写形式、遣词用句、纸张用... 18 2023-03 云南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保存着古朴而浓郁的白族风情。在这个美丽的白族聚居区,有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讲白语,身着白族服饰,但虔诚地信仰伊斯兰教,当地人把他们称为“白回”。 “白回”的渊源及文化表征 关于“白回”的渊源,学术界和民间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白回”是历史上就一直生活在白族地区的回族穆斯林,有人认为“白回”是指改信了伊斯兰教的白族穆斯林,也有人认为“白回”是清末云南回民... 09 2023-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滚滚而来的热潮中,我们在追究原因时应该反思:是因为我们离开它太久了,我们太想念它、太需求它了。我们急需要有一个热烈的环境去讨论、并有责任回答实践中所提出来的诸多问题。”由中国民俗学会与学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文化传统与民间信仰——第二届海峡两岸民间文化学术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说。民间信仰是文化有机体的重要构成 在《中国民间信仰》一... 28 2022-07 大理在历史上留下的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739年,皮罗阁所建的南诏国迁都太和城(即大理),大理便开始成为古代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后是我们更为熟知的段氏所开创的大理国时代。依偎苍山之麓,倚靠洱海之滨,大理的旖旎风光不仅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还带给人无限的遐思。也只有在大理,才会有金庸笔下段誉和王语嫣的浪漫。清晨,行走在大理古城的街道上,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历经时间涤荡的清澈。路旁潺潺的溪水从... 15 2020-07 北京有个“吆喝大王”———已是古稀之年的臧鸿老先生,会吆喝100多种老北京用的、玩的、吃的、喝的叫卖声。但凡老字号重张,他都得去给老买卖吆喝两嗓子。1993年,南来顺重新归置了100多种京味小吃,他专去捧场。有口卖高桩柿子的词儿他是... 15 2020-07 我国少数民族喜欢饮酒,他们的饮酒方式多种多样,别有一番风情。 山栏酒 海南等地的黎族人民热情好客,客人临门,便以自制的山栏酒为客人接风洗尘。他们饮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腔斧昂”,是饮酒叙情之意;第二阶段是喝... 宗 教 文 化 RELIGIOUS CULTURE
15 2020-07 人禽之辨体现出人对自身存在之优越的肯定。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借助这一意识,将人类生活中一些方面的属性特征强调出来,赋予其价值性。孟子结合人禽问题与人性观念,发明了人的独特性;通过“孺子将入于井”的道德情境,将人的独特性锁定为道德性,从而开启... 15 2020-07 读书是学者本业,也是文研院长久以来的关注。“涵育学术”的厚度与深度,正体现在为诸多因读书而聚合的团体、群落点起一盏灯,提供一方自在徜徉的天地。三年多以来,文研院有幸成为跨学科地联结许多学人的纽带,支持过许多自发的小型读书会。疫情期间,在家禁... 15 2020-07 苟晶事件已经持续发酵好些天了,媒体越炒越热,朋友圈里也不断有人分享关于此事的自媒体评论,感觉事情越理越复杂,越说越混乱。有人将此事归因于孔子,或者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之所以产生这种看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苟晶是山东人,这件事包括前后那些... 15 2020-07 道德行为呈现为不同的形态。在实质的层面,可以通过考察孔子关于仁的界说,对道德行为的相关形态获得较为具体的理解。作为孔子的核心概念,“仁”固然包含多重涵义,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下两个方面,即“爱人”与“克己”[1]。宽泛而言,此处之“仁”不仅... 15 2020-07 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1130-1200),在(《朱子语类》中这样描述“道德”:“道者,人之所共由,如臣之忠,子之孝,只是统举理而言。德者,己之所独得,如能忠,能孝,则是就做处言也。依仁,则又所行处每事不违於仁。”[1]朱熹认为“道者,人之所... 15 2020-07 近代以来的“原儒”研究,论者通常以为始于章太炎的《国故论衡·原儒》篇,其后胡适作《说儒》一文,他的大胆假设几近乎想象,而小心考证又不尽可信,乃引起郭沫若、冯友兰、钱穆等著文讨论。[②]如果把语言学的考订视为思想的探源,章太炎的《原儒》确有开... 15 2020-07 退休赋闲,抗疫宅家,习惯使然,偏爱曾经的老本行,又捉摸起清人“刑为盛世所不能废,亦为盛世所不尚”的话。那是乾隆年间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针对的是大名鼎鼎的《唐律疏议》。 细品其味,觉得在古贤心中,唐律不过是“刑”而已,按今天的法律分...
上一页
1
下一页
15 2020-07 赵朴初居士(1907—2000),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宗教领袖、社会活动家,在国内外佛教界和宗教界有着广泛影响,深受广大佛教徒的尊敬和爱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长期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的领导工作,为中国佛教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毕生... 15 2020-07 (一)庐山东林寺,既是净土宗道场,更是阿弥陀佛道场,也是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修持与学术生命的起点和转折点,还是慧远大师进行佛学(佛法)、宗教心理学、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宗教文化学、宗教哲学研究的实验室和“工作室”,也是世界观察和了解古老中... 02 2020-07 礼佛,是以恭敬的心来表示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和感恩,以忏悔心忏悔业障,承认自己在过去所造的种种罪业。礼佛,是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礼佛,代表忏悔礼拜,因为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 02 2020-07 许愿和还愿,是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们事佛礼佛的一种方式。一般说来,佛弟子有什么愿望,就到佛前祷告,祈求佛的愿力满足自己的愿望,如:有求财的,有求子的,有求免灾的,有求保平安的。在祷告的时候,信徒为了表示诚心诚意和愿望的迫切,一般都同时许下诺言... 02 2020-07 灯是智慧、光明的表征,燃灯供佛是佛门中重要的供养之一。透过供灯的方式,我们不仅能点燃心中的“自性灯”,从而使自身的福德增上,还能开启智慧,进而自觉觉他,故在佛前供灯,可以称得上是供养之王。通过供灯追求智慧和光明我们在家居士在自家佛堂前供灯时... 02 2020-07 烧香礼佛,是三宝弟子的基本功课,虽然已经阔别四个多月,相信大家不会忘记。然而用什么供佛?是不是用最宝贵的物品供养才算真诚呢?现在的口罩那么宝贵,能不能向诸佛菩萨供养口罩呢?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又是什么呢?若尚不清楚的同修,跟着我来学习学习;若... 02 2020-07 全球佛教信众数量约有4亿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国佛教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近 14 亿人口中,佛教信徒是少数的。作为中华文化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国佛教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来传...
上一页
1
下一页
15 2020-07 一陶弘景(456—536),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字通明,卒谥“贞白先生”。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早年服膺儒学,热中仕进。初为齐诸王侍读。他“深慕张良为人,云‘古贤无比’”。 1本来“必期四十左右作尚书郎”,谁知年届... 15 2020-07 道在何处?常人迷茫,不知如何寻求。老子曰,“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德经》第34章)。庄子在《知北游》中明确指出“道无所不在”,并指出道之存在的可能位置,譬如在蚁蝼、在秭稗、在瓦甓,甚至在屎溺。按庄子的说法,道弥散于天地间,一切皆因“道”... 02 2020-07 一自韩非《解老》《喻老》以来,注释《老子》者代不乏人,数以千计,如长河奔流,高潮迭起。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至深至广,由此可见一斑。道教奉老子为尊神,唐代进而尊奉《老子》一书为真经。由此不难理解注《老》长河中,道教亦搏浪前行,不甘落后。唐... 02 2020-07 (资料图)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民间,而年画作为中国民俗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陕西凤翔地处关中,是周的发源地,南通蜀湘,西连宁夏,北接甘陇,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知名的木版年画产区。独具风... 02 2020-07 一提起道教,在人们的惯常思维下,总是会和世外仙真、归隐、不染烟霞等概念联系起来。正如祖师白玉蟾真人笔下的那首《道情》中写道:“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这一首广泛流传的作品,充分表现出了道人世外修真时...
上一页
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