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旅融合发展增动能立标杆——全省2023年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形势分析发表时间:2023-02-20 10:55 张掖扁都口油菜花海 吴开春 摄 甘肃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富集,让历史文化更好感知、更好触摸,离不开文旅项目建设做支撑;让旅游资源更好展示、更好利用,离不开文旅项目建设增活力。 2023岁首,省文旅厅党组书记何效祖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以项目投资和复苏消费为重点,全面推动文旅工作拓展提升提质增效”。省文旅厅把文旅项目建设作为聚优势、强产业、活业态、促消费的重要支撑,以文旅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为抓手,书写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看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夯基蓄能、势头跃升 新春伊始,全省文旅系统把文旅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扩投资、促消费的重要牵引,以起步冲刺抓项目、全力以赴拼经济的姿态,为文旅融合发展抓项目、添薪火、立标杆。 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 项目质量有新跃升。面对三年新冠肺炎疫情下文旅市场方式、产业形态、驱动方式显著变化的新形势,省文旅厅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聚集文旅企业合力作战,重点实施“重大项目谋划争取、重点项目建设攻坚、文旅康养产业提升、文旅企业招大引强”等行动,全省共实施文旅项目425个,总投资1280.57亿元,预计2023年投资214.5亿元,比2022年增加110亿元,预期实现“翻一番”目标。从项目结构上看,续建项目180个、新建项目120个、前期项目125个,文旅项目丰富内涵、拓展外延的势头没有减,文旅企业“变法图存、做强做大”的信心没有变,文旅业态补短板、强弱项的前进方向没有改,文旅项目建设是投资的重点、消费的热点、经济的亮点的特征持续增强。 支撑作用有新拓展。各市州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共有省列重大文旅项目12项,其中新建6项、续建6项,主要新建甘南州重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礼县祁山三国文化产业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花儿历史博览会展中心等项目和续建“读者印象”精品街区、迭部县扎尕那生态旅游养生特色小镇、天水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大项目,每个项目当年计划投资均在2亿元以上,为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省文旅厅积极推进主导的世行贷款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努力实现完成40个合同招标采购、提款报账2亿元人民币的目标。 天水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图 市州发力有新气象。各市州坚持向品牌要市场、向质量要效益、向特色要业态,文旅项目建设呈现“强省会带动、大敦煌引领、河西示范、河东追赶”的新气象。兰州市贯彻“强省会行动”要求,构筑大文旅产业格局,2023年文旅项目续建31项、新开工10项,计划完成投资28亿元,其中有黄河流域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石佛沟生态旅游示范区等项目亮点。酒泉市主攻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专班推进、全面发力,实施80个文旅项目,预计投资24亿元,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西汉酒泉胜迹提标改造、六分湿地生态保护开发二期、敦煌宿集等一批优质项目将为“大敦煌”赋能增彩。临夏州着力扩充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份额和力度,有永靖县黄河三湾民宿、临夏市凤凰山文旅景区建设、临夏县三关文化旅游体验等一批大项目启动实施。 推进方式有新改进。省文旅厅谋划建设甘肃文旅数字化动态产业项目库,策划组织市州开展文旅项目招商引资活动,着力实现新招引文旅项目50个以上。遵循“干着今年、想着明年、备着后年”的思路,启动文旅康养产业“十百千万”创建示范行动、文旅康养驿站民生项目、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军旅融合项目、夜间烟火气民生培育提升项目、全域旅游示范民生项目、重点旅游景区智慧化建设项目6个文旅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这是厅本级谋划重大项目的重要突破和尝试。全省共谋划省列重大前期文旅项目22个,带动谋划文旅重点前期项目125个,总投资392.5亿元,项目建设形成梯队承接、层层实施、接续发力的新局面。 夕阳中的兰州黄河楼 看特点:文旅项目建设类型多样、色彩斑斓 纵览2023年全省文旅项目建设,各市州以构建敦煌文化制高点、打造丝路旅游枢纽带为主线,进一步优化、扩大、做强文旅项目的总盘子,文旅项目形成结构类型丰富、文旅业态多样、大中小相结合的新态势。 厚重历史在项目中彰显。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各市州于地方文化中挖特色,在资源禀赋中找契机,实施了一批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的新项目。如将新建礼县祁连三国文化产业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续建武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嘉峪关关城景区改造、凉州会盟纪念地建设、张掖市西游主题运动小镇、陇南市姚寨沟民俗文化街区等项目,将形成展示陇原历史文化特色、促进文旅集聚消费的新亮点。 景区业态在项目中丰富。各市州围绕大景区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实施官鹅沟景区设施配套提升工程、渭河源创建5A级旅游景区提升改造、麦积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白银市永泰古城子保护、张掖丹霞小镇二期建设等项目,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景区环境。金昌市“火星一号”基地2023年启动三期、谋划四期,全力打造太空旅游体验的标杆。临夏市启动总投资8.91亿元的松鸣岩大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023年计划投资2亿元,将有力提升景区整体吸引力。 平凉崆峒山雪景及云海 文旅康养在项目中壮大。天水市实施秦州区皂郊镇大湾里乡村振兴文旅农康综合体项目,总投资5亿元,其中2023年投资1亿元,建设地热体验、民宿、森林康养、观光农业为一体的文旅农康示范景区。省公航旅集团实施天水麦积山国际露营地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房车宿营区、木屋帐篷宿营区等设施。陇南市围绕开发康养资源,重点实施文县天池景区开发、官鹅沟草药谷度假村、康县阳坝茶文化景区等项目,着力补链、强链、延链。 先进文化在项目中展示。市州坚持以地域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养分”,持续为华夏文明“铸魂、守根、塑形”。在展示长城文化方面,重点建设甘州区长城公园遗址公园、武威市汉长城(凉州段)保护利用、玉门关遗址保护展示利用、庆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华池段建设等项目。在弘扬红色革命方面,重点建设红色会宁“会师之城”一期建设项目、会宁南川红军村建设项目、陕甘宁根据地革命遗址遗迹再现工程、平川区打拉池红色小镇等项目。在传承非遗文化方面,重点建设国家级非遗临夏花儿历史博览传承中心、天水雕漆非遗中心等项目。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方面,重点续建省简牍博物馆、天水市“三馆”,新建永昌县博物馆、肃州博物馆、甘谷县博物馆、古浪县“三馆”。 兰州榆中栖云小镇花海 乡村旅游在项目中赋能。各市州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为突破,找准结合点,做优势文章,重点建设兰州现代农业第六产业园、武都区五马村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会宁县状元红新农庄旅游景区、肃南县文殊山乡村振兴生态宜居项目、永登县树屏镇杏花村基地、东乡县唐汪镇乡村旅游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续建靖远县翡翠小镇乡村振兴建设、安定区青岚山田园综合体、康县“山根梦谷”休闲旅游村等项目。 看亮点:文旅项目建设聚集发力、加速推进 项目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用力之地、增量之源、振兴之本。2023年全省提出文旅产业发展完成投资150亿元的目标要求,这是责任书,更是军令状。全省文旅系统将紧盯“综合工作争先进位、单项工作争创标杆”目标,汇集文旅项目建设的磅礴力量,确保文旅项目建设交出优秀答卷。 产业发展大会借东风。省委、省政府下一步计划召开全省文旅产业发展大会,这是推动文旅产业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扛起提升文旅经济大盘的政治责任,放大“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效应,进一步做优资源彰显、做深文旅融合、做好项目建设、做实消费牵引文章,精心描绘甘肃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 庆阳凤凰塬舍民宿 精心服务指导抓推进。按照省上有标杆、市州有亮点、县区有布局的要求,指导市州立足资源禀赋谋划、推进、落实文旅项目,从数量和质量上实现突破性增长。建立督导、调度、支持、服务、统计“五位一体”机制,对425个文旅产业项目紧盯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到位率、按期竣工率加强调度,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运营。 兑现奖补政策重激励。制定《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以2023年全省重点文旅项目清单为依据,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鲜明导向,从“奖励先进、带动整体”的角度,发挥好文旅产业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民间资本、激发投资活力,为文旅经济回暖提速、整体提升提供支撑。 临夏永靖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 围绕优质资源抓招商。甘肃文旅资源丰富,谋划项目潜力无限,招商引资大有可为。要学会运用园艺师铺苔种草、静待花开的方法,创新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项目招商,用心捕捉机遇、耐心服务客商、精心签约落地,推动文旅项目由少变多、业态集群蝶变,以招商引资的新成效服务文旅产业发展大提升。 站在2023年文旅产业迈向复苏兴旺的关键节点,全省文旅系统将厚植家国情怀、用好文化纽带,围绕融合发展、用好自然资源,把特色彰显出来,把优势释放出来,让资源变现、景区变美、产业变强、业态变多,为甘肃现代化建设贡献“高品质、富产业、美颜值”的文旅力量。(文/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谢晓军 施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