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发表时间:2023-03-11 08:57
敦煌莫高窟 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雕塑艺术特征 莫高窟开凿于十六国,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吐蕃、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千余年时间,艺术传承关系清晰,几乎包括了整个佛教入华以来的开窟造像史,也是一部图像版的敦煌及其周边关系史。 帝王图 莫高窟艺术富于时代特色, 在共性上鲜明地体现着各历史时期 中原王朝和地方政权流行艺术样式 特征的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敦煌 地方化艺术元素,区域性特征明确, 反映出丝绸之路上中西交流的旺盛 活力和敦煌本地文化的强大整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