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简化史发表时间:2023-03-29 17:21 清末封建社会走到了穷途末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帝国主义不断入侵,使中国面临亡国危险。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有识之士多认为中国的落后,原因在于中国人素质低,素质低是因为教育不普及,清末民初,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就开始了汉字简化运动;因为当时的一种说法是,国际要强大,必须普及教育;而教育的普及,必须提倡简化汉字、削减笔划——用现在的话来说,汉字太难学、难写、难认,也要“接地气”。当中,钱玄同的言论可能最具有代表性,此人是北大教授,五四运动的旗手之一;他极力主张削减汉字笔划。 当时还有一个人,叫做黎锦熙(汉语言文字专家);此人立场更加激进;他主张废止汉字、采用表音文字;因为他认为表音文字才是世界发展方向。 “中文字,不便于识,不便于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严密..........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20世纪文明之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19世纪末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发生了一起文字改革运动。中国文字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时间到了1932年,国民政府的教育部才公布了《国音常用字汇》,确定了现代中国国语标准音系。这个时候的知识分子们才重新关心汉字简化方案;换言之,汉字简化此时正式上线。 2、简化汉字。谋求汉字自身的改良,主要是简化汉字形体和整理汉字。 五四运动前后的简体字运动:该运动就是以上文提到的钱玄同等学者自发组织,继而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许可下进行。发表了《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等一批有影响的论文。1935年6月 ,钱玄同编成了《简体字谱》(收字2300多个),教育部从中选定了324个字作为首批推行的简体字。1935年,经教育部长王世杰签发,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这是历史上第一篇官方公布的简体字。虽然后来因为“奉行行政院暂缓执行而夭折”,但其中的223简化字仍保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