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非遗知多少发表时间:2023-07-28 09:52 特殊的自然环境,重要的地理位置 多样的民俗文化,复杂的历史进程 使兰州文化独具风格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滋养着兰州这片土地 根植于此的非遗项目 如同这座城市人文记忆的载体 串起了兰州的精神脉络 拨动着兰州的文化脉搏 你知道兰州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兰州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流传于兰州、永登、酒泉、张掖、靖远等地。兰州太平鼓呈圆筒形,鼓身高70至75厘米,鼓面径长45至50厘米,鼓重19至22公斤,双面蒙牛皮,绘有二龙戏珠等图案,鼓带较长,可挎在肩上,便于击打,又可将鼓抛向任何一个方向。兰州太平鼓舞是群舞,有“大轿迎宾”“黄河儿女”“擂台比武”等多种表演形式。鼓队有24至48人,多则达108人。鼓手在领队的号令下击锣伴奏,队形不断变换,一会儿是“两军对垒”“金龙交尾”“双重突围”,一会儿是“车轮旋战”“跳打”“蹲打”“翻身打”“岸打”等等。 兰州鼓子 兰州鼓子是形成并主要流行于兰州地区,用兰州方音表演的曲艺形式。相传,甘肃农村流传的以唱“打枣歌”和“切调”为主的“送秧歌”形式流入兰州后,以清唱方式表演,形成了兰州鼓子。清末民初,兰州鼓子又受到北京传来的“单弦八角鼓”和陕西传来的“迷胡子(眉户)”等影响,艺术上进一步定型。其表演形式为多人分持三弦、扬琴、琵琶、月琴、胡琴、箫、笛等坐唱,走上高台后,由一人自击小月鼓站唱,另有多人用三弦、扬琴、琵琶、月琴、胡琴等伴奏。兰州鼓子唱腔的音乐结构属于曲牌联套体,常用的唱腔曲牌有“坡儿下”“罗江怨”“边关调”等。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兰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干旱少雨。黄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河面距地面有10多米至20多米落差,由此带来丰富的天然水力资源。 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 兰州牛肉面传承了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中类型丰富的面条规格,有毛细、三细、二细、二柱子、韭叶、荞麦棱、薄宽、大宽等类型。拉面放进滚水煮好捞入碗内,浇牛肉汤,加牛肉丁、白萝卜片,调辣子油、蒜苗、香菜等辅料,牛肉面即成。牛肉面汤味醇厚,油辣鲜香,面条光滑筋道,富有弹性,有“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特点,即牛肉汤清、萝卜片白、辣子油红、蒜苗香菜绿、面条微黄,成为兰州的特色小吃,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有“中华第一面”的美誉。 苦水高高跷 高跷又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各地高跷所使用的木跷从30厘米至300厘米,高低不一。从表演风格上,又分为“文跷”和“武跷”,文跷重扭踩和情节表演;武跷重炫技功夫。 除了以上这些“国字号”非遗,兰州还有很多别具特色的非遗项目,比如西固军傩、羊皮筏子、七里河剪纸、兰州泥塑等等。闲暇之余,同学们不妨走走看看,多接触这些传承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开阔眼界,又能收获美的享受,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学生天地杂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