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感古朴美,享兰州情

发表时间:2020-07-10 09:57作者:刘宇玮
01. 刻葫芦
兰州雕刻葫芦,又称 " 葫芦雕 "。" 葫芦雕 ",是把诗词歌赋、山水风景、人物肖像等刻画在葫芦表面,风格独特,是兰州一绝。兰州刻葫芦所用的 " 葫芦 ",质地坚硬、表面光滑、色呈土黄、形似鸡蛋,故称鸡蛋葫芦。兰州刻葫芦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传说,当时有个裁缝叫王鸿平,经常在鸡蛋葫芦上镌刻花草供自己欣赏,算是兰州刻葫芦的始祖。
兰州刻葫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技艺,主要用刀或针在葫芦表面进行阴刻,来体现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然后涂上松墨,使其线条明显。
02. 柳编
兰州柳编
兰州东南的榆中马坡乡元堆社,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传承着柳编的这门古老的技艺,采用马坡乡所产柳条,一般是大柳树截桩后次年新发的枝条,在潮湿的土窖中进行,有分条、上舌头、扎角、割花、挂圈平形等过程,成品阴干。
03. 木匠记忆
早在清末,朱氏工艺就在榆中地区享有盛名,现在虽已衰落,但其精湛的工艺任为后人称赞。
04. 八宝瓜雕
金城八宝瓜雕是兰州一个传统雕刻艺术,用连环刀雕刻出图案。
05. 羊皮筏子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在兰州附近的黄河上,人们常以皮筏渡河。那些熟知水性的筏子客们,奋臂划桨,"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诚如乘风破浪的轻舟,深为人们所称道。皮筏既有用羊皮扎的,也有用牛皮扎的。宰羊时,要把羊皮囫囵脱下来,刮去羊毛,用青盐鞣制以后,再灌入适量菜油,使其坚韧。然后将四肢、脖子、臂部的开口扎住,在腿部开一个小孔,把胎吹胀,就成气囊;再用大小木椽做成长方形的骨架,把气囊用绳子一排排的绑在骨架上,就做成了羊皮筏子。
06. 碗儿匠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兰州,碗儿匠穿梭在大街小巷,边走便吆喝,他们挑着一副担子,一头是是柜子,柜面上放着钻头,柜边有支架,挂些大椭眼镜片子、蚂蚱腿的眼镜腿子,柜上有抽屉,里面放着金刚钻头、尕锤锤、尕铁砧子、尕钳子、尕红铜蚂蟥钉盒子、腻子盒、装清油的尕瓶子。另一头是个木箱,里面装有备料、尕板凳等什物。他们穿行在大街小巷,吆喝道 :" 钉碗钉碟子哩。" 住户闻声,拿出破碗、烂碟子,他放下担子,坐在板凳上,拿出一块垫布,盖在膝盖上,把碗对好碴,用细绳子捆扎固定,夹在双膝之间,瞅准纹路,在打眼处涂上清油,左手捏一个小酒杯,扣在钻杆顶端,右手将弓弦缠住钻杆,把金刚钻头对准打眼处,像拉二胡一样,拉动弓杆," 吱吱 " 发声,一会儿就沿着裂缝两侧,钻出两个一对的两溜小孔,都向内侧倾斜,然后将蚂蟥钉塞入小孔,持尕锤锤轻轻敲击两侧,使蚂蟥钉紧塞小孔。钉完蚂蟥钉后,取少许腻子,抹在裂缝上,反复擦拭,使腻子渗入内层,然后解绳,用垫布擦拭干净,破碗、烂碟子则囫囵如初,只不过多了几条蚂蟥钉排列的曲线而已。而由此引申出来的 "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也作为谚语一直流传下来。
07. 糊顶棚
过去,兰州人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屋内人字形的屋顶可见房梁、檀条等,只要有条件许多人都糊 " 传承 "(顶棚),匠人们先将方木棱、木板条按照屋顶大小绑扎成平面的骨架,将它固定在屋顶的合适处,然后在骨架上用苇秆扎出均匀的方格,再把纸一张张裱糊在上面。糊纸是个技术活,纸上刷的浆糊稠了干后顶子裂,稀了又粘不住。刷过浆糊的纸非常软,往上递送得非常小心,下边的人要用一种 T 形小杆递上去。梯子上负责裱糊的师傅接过纸,用鬃刷或糜子笤帚先定住纸的中间,然后向四面一刷,把一张纸平整地贴在骨架上。贴时,纸的角度很重要,一旦贴斜了,后面贴的纸会越来越斜,搞不好就得撕掉重干。
08. 砂锅制作
兰州砂锅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选用兰州大煤山色青、质细、无杂质、柔软、韧性好、耐火强度高的坩泥、好块煤、白土以及有、无烟煤。其制法是先把选好的坩泥粉碎,把块煤烧成半生的渣子,拣尽釉子,筛尽白灰,粉碎成细末,再把白土磨成细末,制成锅坯,晾干,上釉子,装窑,焙烧而成。
09. 山羊绒的制作
榆中北山是个游牧民地区,每年都要从山羊身上梳下种类较多的山羊绒,按颜色分为白绒、紫绒、青绒。
10. 车马挽具的制作
兰州的车马挽具以当地产的黄牛皮、驴皮、羊皮、狗皮为主要原料,经泡皮、熟皮、刮毛、入油、裁皮料等 20 多道工序加工而成。
11. 剪纸
剪纸在兰州农村极为流传,用剪刀在纸上剪刻出的艺术品,多以表达花鸟、鱼虫、山水、花边、吉祥图案、书法等。
12. 彩绘棺木
彩绘棺木是兰州一项极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技艺,而这项技艺也成为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下的棺材都是红色或者黑色的,唯有兰州的是云水潮底彩绘的花棺木。
13. 修鞋
在兰州,修鞋匠多以残疾人和老年人为主,以前为了能将鞋穿的久一些,都会去修鞋师傅那走一遭,如今鞋穿破了也很少有人去补,就算要补,又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找到一个修鞋师傅。


版权所有:甘肃文化旅游网   

电话:0931-8461187     邮箱:1129578990@qq.com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正宁路古玩城117号商务楼5楼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甘字第00163-1号   陇ICP备16000402号-1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87

全站搜索